第四章 挡了皇家的路-《大明威宁侯》


    第(2/3)页

    只是道路的大树上,以及两旁的房屋,都多多少少飘着白色的纸,有的则是黄色,折成金元宝模样。

    有的人在屋柱头三尺处接上香炉,青烟袅袅,在阳光下,消散了踪迹。

    陈远大感好奇道:“忠伯,这是怎么回事?”

    金忠是董海怕陈远认不得回家的路,路上出意外,让他送陈远回去。陈远求之不得,因为自己确实不认得路。

    金忠知道这个读书公子“中了邪”,啥都记不起来了,回答道:“回公子,国丧两个多月,因此家家仍按官府要求祭奠。”

    “国丧?”陈远大惊道,“朱棣……没……没了?”国丧,他第一反应就是皇帝没了,心道,不是才永乐十六年吗?记得有永乐二十二年呢。

    金忠一个踉跄,差点栽倒,面色刷的白着道:“公子,可……可不要胡说,万岁千秋,呃鼎盛。”他不会文化,但常在外面行走,也听得达官贵人说什么吾皇圣明,千秋万代的话。

    陈远也反应过来,直呼皇帝的名字,还说他挂了,自己有九条命也不够砍,难怪金忠吓得面如土色。讪笑道:“口误,口误。”

    金忠也厚道,忽略他的胡言乱语,他中了邪不是,解释道:“大家祭奠,是因为国师坐化,万岁感激他的功劳,令全国祭奠三个月,披白禁食,日日点香祭祀。”

    国师?陈远瞠目结舌,一个国师能够举国祭祀三月,谁有这么大的荣幸。连玄奘法师都没有如此殊荣吧。

    “难道是姚广孝?”陈远想起了什么,脱口而出。

    金忠摇摇头:“我不知道国师姓名,只听说是道衍大师。”

    那就是了,道衍是他的法号,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

    病逝后,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朱棣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可惜了,才穿越过来,第一号神奇人物就去世快三个月了。

    陈远正感叹间,一个削瘦的中年男子赶着牛车到了他们身边,是金忠叫的。县城离他家走路要一个多时辰呢,金忠知道读书人走不得路,所以叫了车。

    陈远作为基层小职员,上山下乡那是常事,倒是不怕走路,可是这个“宝马”?

    好吧,既然来了,先体验一把吧。牛车耶,牛拉车,露天的敞篷车,谁坐过?可以拍照下,粉丝肯定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