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忠奸难辨-《大周逍遥王爷》


    第(3/3)页

    在听完杨继盛的文章之后,其余三人脸色皆变。

    尤其是严高。

    自从这次出来之后,他便一直是那种魂不守舍,对所有事物都漠不关心的样子。

    直到听到这篇文章,这家伙的脸上便浮现出了一种震惊中夹杂着恐惧的神情。

    吕方入宫前虽是个文盲,但这么多年跟随萧帝处理政务,就是块木头也成精了。

    他自然也能听出文章中独特的战略眼光以及那气吞山河的野心。

    萧帝更是神情严肃,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当皇帝这么多年,虽有心建功立业,成就万世帝名。

    但现实情况却将他压得完全喘不过气来。

    刚登基的时候,朝廷内乱不休,他几乎杀了一代的官员才算是坐稳了皇位,之后便重用严高等奸佞来掌控朝局。

    严高等人虽对他言听计从,但这些人的手脚却不干净,贪污受贿无所不用其极。

    他原本想着朝局稳定之后,便将这些人一脚踹开,但当年紫禁城中的杀戮和鲜血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让他半刻也不敢放松,所以他也不敢丢掉严高这个好用的工具。

    同时,大周国四面八方的强敌也时时刻刻紧盯着他,让他半刻喘息的时间也得不到。

    他兢兢业业施政几十年,国家不仅没有任何兴盛的迹象,反而是愈加颓败。

    直到听完了刘凌的这篇文章,他猛然间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之前几十年,他一直都是在挖东墙补西墙,从未思考过全局的战略,如今听到刘凌的伐谋、伐交、伐兵之论之后,他才猛然惊醒。

    此时萧帝脑海之中无数个想法涌现出来,就在他在想具体的实施方法的时候,又猛然觉察到胸前一阵沉闷。

    低头看看自己的手,虽保养得当,可也已经满是皱纹,想到头上隐藏着的缕缕白发。

    萧帝忍不住感叹道:“唉!他要是早生二十年该多好啊!”

    此话一出,严高心中不由得一沉。

    他高居首辅之位数十年,一直稳如泰山,哪怕是萧帝刻意培养出来的于廷益他也并未将其放在眼里。

    可在听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缺陷——政务能力。

    就大周朝的历任内阁成员而言,严高的能力只能算是中等,很多较为复杂的事情,他处理的都不怎么样。

    再加上他嫉贤妒能的性格,以及独断专行的习惯,很多有能力的官员也都被他打压了下去。

    大周朝这些年军事上处处被动,财政上捉襟见肘,政治一片混乱,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严高这个内阁首辅的无能。

    作为朝廷的二把手,他除了捞钱、圈地、打压异己、粉饰太平之外,什么都没干过也干不成。

    若换一群有才干的人上位,大周朝也未必会走到如此地步。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萧帝自己的原因,若非他重用严高稳定帝位,朝政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现在,萧帝的帝位已经稳固下来,若再有一个忠诚于他,并且政务能力出众的人出现,他必定会毫不留情的将自己踹到一边去。

    而凭借着自己之前干的那些事情,若骤然退位,哪怕萧帝不对自己怎么样,其他人也必定会要了自己的老命。

    想到这,严高的眼中已经流露出了杀意。

    不行,一定要将这个叫刘凌的家伙,按死在诏狱之中。

    想到这,严高佝偻着身子上前道:“陛下,此人有大才是不假,但若是不够忠心,那未来必将成为祸害!”

    听到这话,萧帝原本火热的眼睛,也变得阴沉起来。

    造反出身的他,最忌讳的便是别人的不忠。

    旁边的杨继盛自然也听出了严高的意思,一直对严氏一党恨之入骨的他,当即便反驳道:“刘凌为感皇恩,不顾生死去鲁州抗击倭奴,足可见其对陛下之忠心?”

    严高也毫不示弱,他冷声道:“此言差矣,他未经允许便擅自调兵出境,足可见他目无王法,目无君上,胆大妄为,欺世盗名。”

    “此人若不加遏制,今后指不定闯出多大的祸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