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徐英小心翼翼地驾驶着飞船,准备和无人工程飞船完成对接工作。 无人工程飞船,在最初设计阶段就留下了对接接口。 当时的想法,对接接口将会用来对接货运飞船。 因此采用的是龙国标准对接接口。 徐英的载人工程飞船,也能够和它进行对接。 这也体现出标准化设计的好处。 当然,也有部分国家对龙国的独立标准提出异议。 认为这不利于后期的国际合作。 对此,张星扬当场提出:“不愿意接受相关标准的,可以离开。” “我们的星港空间有限,容不下那么多人。” “感谢你们为其他人腾出空间。” 当时不少国家表示,他们可以代劳将这些不接受的人赶出场去。 星港的建设规模非常庞大,预计第一期建设完成之后,就能够容纳超过100人。 相比起各国在过去建设的空间站,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但是,这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 不仅仅那些航天大国,想要登上星港。 一些区域强国,也想要在航天领域有一番作为。 因此这些名额,绝对是不够分的。 这还是建立在龙国占据一大半的人员名额情况下。 所以能够赶走一部分竞争对手,在场所有人都乐于见成。 提出异议的国家,也没想到自己竟然没人赞同自己的说法。 但也不好这样灰溜溜的直接退出,于是只能够厚着脸皮继续待在原地。 只不过,明眼人都能够看出。 他们已经实际上得罪了龙国,后续不待见他们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已开启自动对接程序,正在进行自动对接。” 徐英通过通信卫星,向天宫空间站和地面指挥中心汇报。 他毕竟不是专业航天员,手动对接程序虽然也学过,但是并不精通。 首次对接,还是交给自动对接程序来完成比较安全。 徐英看着舷窗外的庞然大物,心想:“如果让有巨物恐惧症的人来看,绝对能吓尿。” 一个只有十来米长的无人工程飞船,拖拽着体型是它几十倍大小的钢铁,飞行在空旷的太空之内。 就像是一只蚂蚁,拖着一头巨龙飞翔。 给人极强的荒谬感。 天工一号无人工程飞船,位于整个星港框架的侧下方。 徐英乘坐的飞船,必须要首先飞到它的前方,才能够开启对接作业。 推进器喷吐出深蓝色火焰,飞船缓缓加速。 随后姿态调整发动机,将飞船滑入无人飞船的飞行轨道。 随后在双方计算机控制下,两者相对速度缓缓降低。 直到两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轻轻的震动,在徐英乘坐的飞船内传递。 徐英并没有直接进入无人工程飞船内部。 而是打开了自动充气程序,等待了一会儿。 无人飞船内部,在这之前一直是充满惰性气体。 当时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保护飞船内部的高精度设备。 防止他们在氧气环境下,出现氧化损坏。 毕竟氧气的活跃程度很高。 直接进入无人飞船之内,徐英当场就要因为缺氧去世。 等待了半個小时时间,在无人飞船内部原先的惰性气体完全排空,并且充入了足量的混合空气之后。 徐英终于进入了无人工程飞船内部。 无人工程飞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载人的需求。 因为徐英在舱室内,还是能够施展开自己的身体。 只不过飞船内部,没有任何可供人类生存的物资。 徐英按照地面指挥中心的指示,首先开启无人工程飞船的测量系统自检。 临时推进系统,拥有十八个推力相同的推进器。 需要将它们安装到每一根龙骨之上。 除此之外,还需要安装一套新的控制系统。 用来控制这套非常复杂的推进系统。 测量系统自检完毕之后,徐英从自己来时乘坐的飞船货舱之中,取出包装方正的控制系统。 推进器控制系统,外表看上去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半米见方的方形盒子。 但是实际上它的质量高达两百多千克。 如果是在地球表面,徐英想要这么轻松地将它抱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徐英才能够将它毫不费劲地抱起来。 漂浮着穿过两艘飞船的连接舱。 徐英将控制系统主机,轻轻放在无人飞船舱壁上。 通过舱壁上的固定扣,将主机固定在舱壁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