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谁敢阻我?-《汉明》
            
            
            
                
    第(2/3)页
    朝廷是代首辅王翊。
    王翊所说的话,倒令吴争心中甚慰。
    王翊是这么说的,“……殿下须除恶务尽……所谓宽恕,乃不屑为之,而非不能为之……是以,臣愿竭尽所能,引朝堂诸僚属,为殿下北伐尽心尽力……但有一粒余粮,皆送往江北……此为臣与同僚向殿下所立军令状!”
    然而,大将军府派张国维到来,让吴争再也高兴不起来。
    张国维第一句话,“王爷……不能再打了……缓缓……缓缓!”
    问其中理由,千篇一律,就一条——补给不上!
    吴争理解,朝廷和大将军府的压力确实不在一个层次上。
    朝廷治下有十三府半,赋税如旧,还不必承担象北伐军那样“奢侈”得离谱的饷银福利。
    最关键的是,朝廷没有象大将军府如“无底洞”一般的开支。
    造船所、港口、铁路、军工坊及那个让吴争取了个“恶趣味”名字的东方红科技股份公司。
    烧钱哪!
    烧得连底都穿了!
    吴争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人,逼人逼得太狠了。
    别人是拢多数人的钱财,去向少数示好,而自己是拢少数人的钱财,向多数人示好。
    这区别在于,拢少数人的钱财,须够狠,比拢多数人的钱财更狠!
    因为以少济多,本就是件世人眼中不靠谱的事。
    这不科学啊!
    可吴争知道,这是做得成的事,也一直在做。
    与张国维的一席谈话,最后没有丝毫悬念——不欢而散!
    吴争强硬地以自己是大将军身份,否决了大将军府诸公的共识,执意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勒令大将军府,继续执行战时机制,就是唯大将军令是从!
    ……。
    济尔哈朗铩羽而归。
    他满心期待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和议。
    不想,仅一夜之间,吴争态度截然相反。
    不过,他的来使,还是有所收获的。
    譬如,他让吴争有所“畏惧”。
    再譬如,他趁此已经向杭州府,付出了又一道,命令。
    对此济尔哈朗而言,活着的时间不多了,是该为孩子们想想了。
    好歹是自己亲生的,不生儿,不知儿子厉害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