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应天府之变(四)-《汉明》
            
            
            
                
    第(2/3)页
    这很重要,任何主帅在与不在,直接关系到将士的选择,甚至左右着将士做出选择。
    有时候,一张脸的存在与否,足以改变历史。
    譬如象岳飞的岳家军,岳爷爷在的时候,岳家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称,可一旦岳爷爷没了,岳家军也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这说明一个问题,知将不知君的时代,主帅对一支军队的控制力和重要性。
    这也是明末明军一直输多胜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朝堂重文抑武的风气,阉割了明人的血气和彪悍。
    扯远了,说回王之仁。
    王之仁的想法其实与马士英和钱家叔侄大同小异。
    他们都认为,朱以海一旦入城,就宣告着吴争的政治生命由此终结。
    除非朱以海能赦免吴争,真心赦免,并对吴争深信不疑,但这可能吗?
    政斗没有对错,只有成败。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或许附从者可以不究,但为首者,必定在劫难逃。
    否则,如何显现在胜者的威严?
    如何竖立起唯我独尊的姿态?
    王之仁一样认为这次吴争完了,那么他就得为自己考虑,他选择两不得罪,其实就是变相地选择襄助陈子龙,这就是他向陈子龙释放的一丝善意。
    这丝善意,足以让他在这场变故之后,依旧屹立于朝堂上,并且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王之仁、马士英、钱家叔侄他们的想法确实没错,这是这个时代的风气和惯例,及他们所受的教育造成的。
    在他们看来,大义和正朔,是成就一切的必要条件,而朱以海入应天府,那就具备了大义和正朔,足以将吴争的一切优势化为灰烬。
    可他们无法想象,吴争本就是个异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