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桃树湾牧场-《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草原上的牧民本身就会制做各种奶制品,尼布楚那里投降的沙俄人又带来了欧洲制作奶酪、黄油的技术。
    这让复兴军的食品厂可以快速将不易保存的牛奶做成各种各样方便保存的奶制品。
    各种奶制品也就成为了草原地区与羊毛、皮革同等重要的商品。
    董书恒还引进了一些好的奶牛品种。
    草原人原本喜欢挤马奶,但是马奶的产量哪里比得上牛奶。
    董书恒这么致力于推广奶制品也是想要改善华夏人的饮食结构。
    现在复兴军治下的百姓普遍身体素质不强,实际上除了吃不饱饭,跟饮食结构也有关系。
    蛋白质的摄入来源太少太单一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咱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国。
    牛马都是作为重要的畜力使用。
    牛奶这种东西除了达官贵人,很少有普通的百姓能够享用到。
    现在提倡喝牛奶已经成了新生活运动的一部分。
    妇女互助会也一直在帮助推广使用奶粉。
    不是每一个孩子一出生都能够吃的上母乳。
    很多生了孩子的女人因为自己身体的原因是产不出母乳的。
    有钱人家能够请到奶妈,普通人家只能够用米汤喂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夭折。
    所以,董书恒推广乳制品也能够提高婴儿的成活率,对增加人口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的奶粉的价格其实并不便宜,主要还是数量不足。
    等到以后奶牛的保有量下去了,奶粉一定能够进入普通家庭。
    现在对于生孩子比较多普通家庭,复兴军的政府会给他们补助奶粉。
    现在这些牧场产的奶粉实际上大都是给政府收回去了。不过政府也会给牧场支付价款的。
    虽然是国属的牧场,但是他们跟大多数的农场一样都是要自负盈亏的。
    董书恒可不想让这些人真的以为自己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吃上了大锅饭。
    “林场长,牛奶的产量怎么样?”董书恒问道。
    “现在每天可以送过去二十桶牛奶。”林场长回答道。
    他所说的桶是指那种装在牛车的上的大木桶,并非是挤奶用的小桶。
    复兴军这边给拉牛奶的桶做了专门的标准。
    每桶大约可以装牛奶350升。
    “你们的奶牛种群还要继续扩大啊。我们的奶制品需求量还要增加,缺口大的很呢!”董书恒说道。
    现在婴儿潮已经到来,董书恒很清楚,随着出生率的提升以及百姓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
    以后各种奶制品以及奶粉的消耗量将越来越大。
    现在草原上的牧民还没专门养奶牛的习惯以及技术。
    大部分的牧民只是在牛马产仔的时候挤奶,产量并不高。
    但是此时的欧洲已经有了养殖奶牛的技术了。
    此时,复兴军的这些国属牧场中养殖奶牛的技术就是从沙俄人那里学来的。
    不过董书恒相信,这个技术一定会越来越成熟的。
    因为复兴军可能是现在最为重视农牧业技术研究的了。
    董书恒甚至让人在昆明和长安分别建立了一座野生植物园,收集培育世界各地的野生粮食作物种子。
    他知道这些东西以后会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无论什么时候,生存都是人类的第一需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