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3/3)页
    “所以,我们决定暂时使用竹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生产灯泡。”徐寿简单地介绍道。
    此时众人走到了一个房间中,墙壁上是一圈电线。电线上每隔半米就有一个灯泡。
    整个房间里面亮如白昼,甚至有一些刺眼。
    董书恒见到每个灯泡都有编号,其底下还有一个记录的卡片。
    卡片上每隔半个小时就有工作人员对灯泡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董书恒见到的这些灯泡跟他小时候见到的差不多。
    当然了等到白炽灯和led灯普及了之后,这种灯泡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但是在这个时代这种灯泡已经是全世界最早出现的灯泡了。
    “既然已经确定了,那么就尽快建厂生产吧。还是按照老规矩,政府建厂,实验室出技术人员,生产设备你们来设计,我让机械厂配合着生产。”
    灯泡厂并不复杂,吹灯泡的工人从玻璃厂调就可以了。
    底座可以从铸造厂调人。
    制作灯丝是个细活,需要实验室这边派技术员到厂子里培训工人。
    还好只要是实验室中的普通研究员就行了。
    像徐寿这样的核心成员是不需要过问这些琐事的。
    他们只要将精力都投入到新的研究项目中去就好了。
    每个项目都有大量的普通研究员跟进,这些人在研究的时候就会掌握技术,为今后的生产做准备。
    董书恒很清楚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不仅仅看他们能够发明出多少东西。
    还要看他们是否能够将这些东西转化成为商品。
    马可尼是一个意大利人,可是他发明了的无线电报机却跑到英国去生产。
    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英国有能力将他的专利快速地生产出来,转化成为商品。
    制造业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熟练的工人有时候比能征善战的将士更加的重要。
    “嗯,总统,这个我知道。我已经安排好了,就等工业部那边的工厂准备好了。”徐寿说道。
    “关于金属钨的事情,很快就能够给你答复了。我们的探矿队已经在西南发现了大量的钨矿。金属研究所那边已经派人过去选址建厂了。”董书恒又告诉徐寿一个好消息。
    “那真是太好了,有了足够的金属钨,我们能去做很多事情,我还等着金属研究所的钨钢能够造出来呢。”徐寿也很很兴奋。
    钨钢是一种高硬度的合金钢铁,在军事上可以做装甲,可以做弹。在工业上可以做钻头、做灯丝。
    “徐所长,这段时间有空去一下滦州,那边的拖拉机厂还有造船厂还有一些难题,你去看看能不能帮他们解决。你可不能光管着这个电力实验室。”董书恒说道。
    徐寿可是一个全才,他的特长就是在于他的奇思妙想以及动手能力。
    相比于他来说,他的老搭档华蘅芳则更加偏向于理论研究方面的才能。
    华蘅芳现在数学以及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这两年华蘅芳主持编纂了一批华夏的基础学科书籍。
    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书院工作。
    徐寿则是偏向实务一些。
    “好吧!”徐寿无奈道。这个总统还真是将他当牛马使唤了。
    为了让他去帮别人干活还给他安了一个工业部副部长的头衔。不国徐寿可一天都没去过工业部。
    ps:求月票,求小心心!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