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听到捐粮的字眼,商贾们立即像是水掉进油锅,炸开了,有的商贾想要立即离开。 沈绍南双手环胸拿剑守在门口,要出去的商贾见沈绍南一副杀人的样子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王爷不喜废话,一万石粮换御赐义商匾……” 沈绍南目光镇定,声音如冰,她抬眸看向那两位商贾,那两人便眼神交换。 “我愿意捐,我捐一万石!” 另一位商贾也附和道:“我也愿意,王爷亲笔的匾额可是无价之宝啊!” “我捐!” “我也……捐!” 其他人随着两位商贾的带头,又看了看门口守着的沈绍南,只能不情愿地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沈绍南拿笔统计商贾的名字,统计完的都逐一放了出去,只剩下最后几个。 沈绍南走到他们的面前,她语气强势,略带威胁。 剑出鞘的声音,让剩下的几位商贾顿时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没有早捐。 “怎么,大人还是不愿意捐吗?” 那几位商贾看着房间中只剩下他们几人,额间的冷汗顺着眉毛流下。 “我捐……捐!” 于是他颤抖着在那账本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要捐的粮食。 沈绍南眸子一沉,压着那商贾白胖的手。 “不够!” “那……那再加一千石!” 沈绍南立即将剑放在那商贾的脖子上。 那身体浑圆的商贾立即带着哭腔: “加……加!” 后面的几位商贾没有啰嗦,直接跟着前一位商贾写下名字。 沈绍南满意地看着账本上,冷着的脸也缓和了些。 屋外,萧景琰宣布以工代赈,既能够恢复全城的秩序,又可以让那些百姓获得酬劳。 郎中负责医治全城受伤的百姓。壮丁跟随江易负责修筑堤口和城里毁坏的设施。 沈绍南将那份捐粮的名单递到了萧景琰的手里。 萧景琰看着那加起来足足有十万石的粮食数额,足够宣城的重建以及百姓的基本生活用度。 忙完这些,萧景琰和沈绍南又来到粥棚施粥。 沈绍南一边盛粥,一边问道: “王爷,不怕自己还活着的消息传回皇城吗?” 萧景琰神色淡然,漫不经心:“本王自然不怕!” 只是不知道等皇后知道了萧景琰还活着,并且还在宣城治理水患,不知她作何感想,会不会当场气死。 当日沈绍南拿着名单,一一核对商贾捐赠的粮食,核对完数目已经是晚上了。 两日后,江寒从周边调来的粮食和药草也运到了宣城。 宣城逐渐恢复了生机,不再死气沉沉,百姓脸上露出了笑容。 第(2/3)页